今年2月,江蘇無錫警方對過往車輛例行檢查時發現,駕駛員彭某及其妻子尿液中嗎啡類毒品成分呈陽性,涉嫌毒駕。但兩人均表示從未吸食過毒品,只是2小時前一家三口吃過一頓麻辣燙,兩人懷疑是麻辣燙出了問題。民警隨即聯系了彭某的女兒,對其尿檢后發現其尿液中嗎啡類毒品成分同樣呈陽性。
公安機關對彭某一家就餐的麻辣燙店及店主徐某家中進行了搜查。徐某在從廚房水槽下櫥柜與地面夾層中拿出一袋棕色粉末,稱該塑料袋裝的就是添加到麻辣燙底料中的罌粟殼粉末。經稱重為415.53克。徐某店內的麻辣燙湯汁及其住處疑似罌粟粉的棕色粉末均檢出嗎啡、罌粟堿、可待因、那可汀及蒂巴因成分。
徐某供述,2017年8月,其在一個流動攤販處花200元買了一包大料,對方稱能夠提鮮。通過網絡查詢,徐某了解到這包大料是罌粟殼的粉末。為了讓店里生意變得好一點,徐某每次都將粉末批量放在制作湯汁的調料包里。
3月20日,徐某被批準逮捕。
經法院審理查明,徐某于2017年10月以及2018年2月23日至3月5日期間,在其經營的“某某麻辣燙”店內,將購買的罌粟殼粉末加入麻辣燙底料制作燙煮食材的湯汁,向消費者出售190余次,非法所得4200余元,致使部分消費者在該店就餐后,經檢驗體內含有嗎啡類成分。
9月26日,因犯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徐某被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并處罰金9千元;同時徐某違反法律規定,法律規定,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事實清楚,應當承擔民事侵權責任,共計4.2萬元,并以書面形式在市級以上媒體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
10月11日,徐某在無錫一家報紙上刊登道歉聲明稱:“本人徐某于2017年10月及2018年2月23日至3月5日期間,在由我本人經營的麻辣燙店內,向消費者出售加入罌粟殼粉末制作的食物,嚴重影響了不特定多數消費者的身體健康,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對此,本人向廣大消費者誠摯道歉,我已經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保證今后絕不再犯。”
無錫市梁溪區人民檢察院承辦檢察官表示,徐某在麻辣燙湯底中加入罌粟殼粉末并向不特定消費者銷售,嚴重危害不特定多數消費者的人身健康,對社會公共利益造成損害,屬于食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案件,承擔刑事責任的同時,也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