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山區檢察院檢察官介紹檢察助力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檢察官查看污染環境現場
自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工作以來,無錫市錫山區檢察院作為從試點開始就致力于公益訴訟工作探索的基層檢察院,在辦案實踐中摸索,在現有條件中創新,以“最優化、信息化、精準化、網格化、專業化”為培育目標,形成了具有錫山檢察特色的公益訴訟品牌。該院今年7月召開的公益訴訟新聞發布會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人員配置最優化
2016年10月員額制檢察官改革后,該院在民行科設立公益訴訟辦案組,今年5月,在江蘇省基層檢察院內設機構改革的過程中,江蘇省檢察院特批該院單設公益訴訟部,由院領導任主任,配置員額檢察官3名、檢察輔助人員2名、書記員3名。
公益訴訟部成立后,該院抽調精干力量將人員配置到位,其中4人具有研究生學歷。原辦案組組長該院檢委會專職委員、四級高級檢察官吳永軍擔任部主任,他擁有13年民行辦案經歷,獲“江蘇省檢察業務能手”稱號,曾被評為江蘇省民行檢察先進個人、記個人三等功,其辦理的一起虛假訴訟案曾入選最高檢“十大典型案例”。部里的1名員額檢察官具有10年反瀆辦案經歷,1名檢察官助理入選江蘇省檢察研究人才庫,另抽調1名技術人員、1名法警組建公益訴訟辦案組。
今年9月,該院公益訴訟辦案組被遴選為江蘇省檢察公益訴訟辦案組專業化重點培育對象。
線索收集信息化
“才一個半月,這河水就不臭了。感謝檢察官替我們老百姓辦實事!”7月18日,該院公益訴訟部副主任周肖波來到12公里外的新聯村回訪,恰巧遇到之前到現場查看時認識的村民老張。一看到周肖波,老張便滿臉喜悅地說了起來。
今年5月3日,周肖波在例行登錄“民情安鎮”App查閱民情信息時,一則“工廠污水誰來管”的消息引起他的注意:錫山區新聯村一家電器廠通過排污口向村里的河道排污水,導致河水發臭,影響村民正常生活。
了解基本信息后,周肖波立即將情況通過內部信息移送系統提交分管領導吳永軍,并提出現場調查的處理建議。經實地調查發現,新聯村這家電器廠將部分閑置廠房租賃給4家企業,電器廠廠房四周存在數個排污管口,確實有污水排出流入附近河道。
生態環境被污染,檢察官能夠第一時間獲取線索,得益于該院構建的信息化公益訴訟線索收集網。2017年以來,該院積極把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現代科技與公益訴訟工作深度融合,大力推進公益訴訟信息化建設,抓住行政執法信息和民意反饋兩個關鍵,收集公益訴訟線索。
對行政機關的執法數據,該院以無錫市檢察院大力推進的檢察監督信息化建設數據采集為契機,依托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平臺、政府服務管理平臺,與環保、城管等部門建立專線對接等方式,集中加強數據采集。2017年以來,該院已采集環保、農林、國土、市場監督管理等28家行政機關執法和監管數據154萬余條,并對采集的數據進行梳理,從中發現公益訴訟監督線索。
對群眾的民聲民意,該院運用“互聯網+”思維,通過與中國電信平臺合作研發“輿我有關”輿情服務系統,自動監測、預警、分析、報告互聯網、新聞報道、論壇中涉及檢察監督的輿論信息數據,從有重大社會影響、網絡輿情關注熱點事件中發現監督案件線索。同步推送12345公共服務熱線受理監督線索,主動對接鄉鎮街道基層政府綜治平臺和民情App等,從海量數據中把握群眾訴求。
據統計,該院已辦理公益訴訟訴前程序案件100余件,涉及財政專項資金補助、環境污染環保監管等多個領域。該院已構建“檢察監督大數據中心”,正在探索研發“公益訴訟智能研判平臺”。
機制建設精準化
公益訴訟案件歷來有“三難”,即線索發現難、調查取證難、整改執行難。該院在公益訴訟工作開展之初,邊辦案邊摸索,從精準解決“三難”問題入手,逐步建立并不斷深化“三位一體”公益訴訟聯動機制建設,提升辦理公益訴訟案件數量、質量和效果。
“三位一體”公益訴訟聯動機制主要由公益訴訟案件線索收集、案件審查和綜合效果三方面“三位一體”工作機制疊加組成。
線索收集“三位一體”,內外部共同發力,有力解決線索發現難問題。通過內部窗口聯動,制定《公益訴訟案件線索管理實施細則》,“互聯化、高效率”整合案件線索;信息平臺聯動,借助檢察監督數據中心,網上實時共享行政執法信息,案件線索線上查詢、線下跟蹤調查,“全覆蓋、零遺漏”拓展線索來源;民意輿情聯動,依托“互聯網+檢察”民生線索收集平臺,“自動化、實時化”推送收集線索。
案件審查“三位一體”,縱橫多維聯動,有效解決調查取證難問題。通過檢察行政橫向聯動,精準梳理權責范圍,在獲悉公益訴訟線索時,能對行政機關職能歸屬、權責分明的法律依據上做到精準化;上下一體縱向聯動,建立協同調查取證機制,完善調閱卷宗、詢問固證、收集書證、采集視聽資料、聽取專業人士意見、委托鑒定評估審計、勘驗物證與現場等全面化的調查手段;監督協同輸出聯動,加大協作調查力度,促進受侵害公共利益盡快恢復原狀。
綜合效果“三位一體”,立足服務大局,合力解決整改執行難問題。通過加強與涉案主管部門聯動,用好訴前建議,支持主管部門自行糾正,監督中體現支持;加強與黨政機關聯動,主動走訪地方黨委政府,掌握案件真實情況,了解存在的困難和依法履職所需要的司法支持,辦案中服務大局;加強與訴訟參與方聯動,立足以審判為中心的案件證據標準,與法院對事實認定、證據固定、法律適用等達成共識,確保公益訴訟案件“辦一案教育一片”,辦出典型意義。
2017年,“三位一體”公益訴訟聯動機制被評為2016年度無錫市(縣)、區法治惠民實事工程一等獎。
協作布局網格化
今年6月1日起,錫山區機關單位相繼收到錫山區委辦、區政府辦聯合轉發的一份文件,文件要求全區機關單位認真貫徹實施一份《意見》。這份《意見》就是錫山區檢察院與錫山區監察委聯合制定的《關于在履行行政公益訴訟職能促進依法行政中加強協作配合的意見》。隨著《意見》被轉發全區施行,該院打造的“1+5”網格化協作配合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檢察機關要做好公益訴訟工作離不開相關職能部門的協作配合支持。為爭取更多職能部門參與公益訴訟工作,我們著力探索構建‘牽一發而動全局’的公益訴訟網格化聯絡機制。”該院黨組書記、檢察長何瑩說道。
如何加強協作?該院選擇從案件辦理入手,針對辦理的公益訴訟案件涉及的職能部門和案件中反映出的問題,與職能部門溝通協調,共同擬定協作配合內容,針對后續可能發生的類似案件,制定辦理流程,促進公益訴訟工作開展。《關于加強環境保護行政執法檢察監督的意見》,便是該院的首次試水。
2015年起,錫山區轄區內相繼發生數起影響較大的污染環境案件,其中因生活垃圾跨區域非法處置案件,嚴重污染錫山區水域生態環境。為加強生態環境的檢察保護,在案件辦結后,該院根據辦案中走訪了解的情況,2016年與環保部門會簽《關于加強環境保護行政執法檢察監督的意見》,攜手生態環境保護。
此后,該院陸續與相關部門簽訂《關于加強水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協作意見》《關于建立國土資源行政執法與檢察監督聯動機制的實施意見》等文件,逐步建立公益保護協作體系。
今年6月1日錫山區委辦、區政府辦轉發覆蓋全區的《意見》后,該院終于由點及面地建立起了相對完整的網格化協作配合制度體系。該協作制度體系涉及區監察委、區政務管理辦公室、區政府法制辦等部門,形成了司法、監察、行政機關攜手合力保護公共利益的良好工作格局。
與此同時,該院主動向區委、區政府報送《開展行政公益訴訟試點工作的情況報告》,得到區委主要領導的批示肯定。向區人大常委會作《關于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工作情況報告》,受到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和人大代表的好評和支持。
素能培養專業化
“在辦理公益訴訟案件中,檢察機關有一項核心能力至關重要,那就是調查取證能力。”10月9日,一堂公益訴訟調查取證“小課堂”正在該院會議室進行,作為主講人,吳永軍結合自己在辦理案件過程中運用的調查取證方法,給公益訴訟部全體干警上了一堂“實務小課”。
公益訴訟辦案組如何發揮更優作用,關鍵在于加強其核心能力建設和建立合理的近遠期發展目標。該院根據公益訴訟辦案組人員類別設置,分別建立辦案組近期和中遠期發展培養計劃,用“精準滴灌”的方式,著眼辦案組專業化發展,制定“菜單式”培養方案。
“干警培養中我們注重理論與實務相結合,鼓勵干警將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案件難點和最終解決途徑進行思考總結,撰寫成文,在實踐中提煉理論,用理論指引實踐。”何瑩這樣要求公益訴訟檢察干警,而她自己也是這樣做的。
作為江蘇省“333工程”第三層次學術帶頭人、省檢察業務專家、省檢察系統領軍班學員,從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工作時起,針對公益訴訟實務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何瑩每年都帶頭承擔江蘇省檢察院公益訴訟研究課題,至今已連續3年。何瑩帶領課題組撰寫的《民事公益訴訟與行政公益訴訟的程序銜接問題研究》《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實證研究》等調研文章,被最高檢《檢察工作實踐與理論研究》錄用,同時獲得江蘇省行政法學研究會、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和檢察學研究會的1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和1個三等獎。今年9月,何瑩撰寫的《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實證研究——以無錫市錫山區檢察院為藍本》獲2018年法治無錫建設優秀論文三等獎。
通過理論與實務相融合,該院培養了一批既懂理論又熟悉實務的公益訴訟專門人才,夯實了公益訴訟工作的人才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