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因地處“大江之陰”而得名的江陰市,以“人心齊、民性剛、敢攀登、創一流”的江陰精神,用敢闖敢干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開鄉鎮企業先河,探集成改革新路,連續15年蟬聯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排名榜首,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寫下熠熠生輝的一筆。
工行代表拜訪雙良集團圖
成立于1985年的工商銀行無錫江陰支行,敏銳關注到江陰經濟發展主要依托民營制造業的特點,34年發揮第一大行引領作用,持續扶持實體經濟成長。截至2017年底,工商銀行無錫江陰支行累計向該市企業輸血超5000億,貸款余額達307.18億元,助力“中國制造業第一縣”領跑中國縣域經濟。
抓重點:做大公司類貸款做強先進制造業
工商銀行無錫江陰支行副行長陳曉鋒介紹,江陰市2017年GDP達3488億元,已經在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排名中連續14年名列前茅。長久不衰的奧秘在于,江陰的5.45萬家企業中,5.02萬家是民營企業,充分體現江陰經濟發展主要依托民營制造業的特點。而在江陰的民營經濟中,華西、海瀾、陽光、雙良、三房巷、澄星實業、法爾勝泓昇、新潮科技等八大集團更是舉足輕重,2017年實現開票銷售3548億,占江陰全市主營收入60.7%。
工商銀行無錫分行
所以,江陰工行34年來公司業務一直秉承“提質量、增效益、防風險”的原則,以做大公司類貸款,做強先進制造業,做實小微企業,努力服務縣域實體經濟。特別是對江陰八大集團進行表內表外、境內外、投行+商行等多模式拓展,占比已達到江陰公司類貸款的65%,其中華西、陽光、三房巷、澄星、法爾勝等企業在該行融資占比第一。
解難題:助力實體企業優化債務結構
無錫工行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中充分發揮了國有大行對金融穩定的責任感及牽頭作用,通過增加融資、延長貸款期限等方式緩解實體企業資金壓力、優化期限結構。近年來,由于部分集團企業面臨項目貸款和私募債到期,企業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該行積極主動聯合地方政府、監管部門進行協商解決,分別為企業牽頭組建了人民幣20億元中期流動資金銀團貸款一個,24億元項目銀團貸款一個,近期該行作為牽頭行正在運作10億元的并購銀團方案。在緩解企業資金壓力的同時拉長了貸款的期限。
再出發:支持經濟振興發揮第一大行作用
無錫工行相關負責人強調,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是工商銀行的歷史使命。34年來,無錫工行一直深耕主業、做精專業,堅持以新理念、新金融、新服務,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轉型升級;在經營發展中實現速度、規模與結構、質量相協調,實現資本、收益、風險相匹配,在支持實體經濟振興中發揮了第一大行作用。
在未來支持江陰地區的經濟建設方面,無錫工行將繼續落實總省行信貸布局要求,將制造業作為投融資業務重點,深化全市先進制造業領軍企業的合作,關注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行業,推動工業重大項目建設,服務產業強市的首要戰略;同時,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積極與全市重點骨干企業、行業領軍企業建立聯系,進一步與街道、鎮級政府聯動拓展,支持鄉村振興戰略,挖掘培育“專精特新”高成長性小微企業。工商銀行會繼續發揮自身優勢,以支持江陰企業和經濟發展為己任,為江陰經濟的騰飛插上一雙有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