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城市綠道如何充分展示一座城市的山水稟賦和美麗宜居的形象?一座運營中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如何打造安民、親民、富民工程?一個村莊如何走上鄉村振興之路?3月20日-23日,交匯點記者走進無錫的綠道、廠房、鄉村,細微處感知無錫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惠民
打造老百姓家門口的綠色生態走廊
一條綠道,能穿越整個江陰城區,而且全程沒有紅綠燈;更讓人期待的還有,未來這條綠道還要連通城區八大主題公園。

在江陰法治公園,沿著綠道一路走去,江南的秀美景色盡收眼底。這條綠道采用架空步道與地面綠道相結合的形式,既便于市民行走,又可以避開正常行駛的車輛。同時,綠道設有通道,連接洗手間、公交站,還有附近的學校、企業、餐飲娛樂場所等。在設計建設中,綠道設置了休閑座椅、游樂健身設施,以及頗有江陰特色的城市書屋,盡可能滿足市民的休閑娛樂需求。

據城市綠道項目建設方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一段5公里左右的綠道是今年1月向市民開放的,沿途還在建設中。明年,江陰計劃建成30公里城市綠道,串連城區八大主題公園。屆時,“江陰綠道工程”的綠地覆蓋面積將超過萬畝,真正建設一條環繞江陰城區的綠色生態走廊。
關鍵詞:責任
城市垃圾焚燒處理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城市的生活垃圾如何實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在無錫錫東垃圾焚燒發電廠,每天收運過來的垃圾,將在這里變成電力資源,服務于城市的千家萬戶。

據該廠總經理助理郭翔介紹,錫東垃圾焚燒發電廠每天可以處理2000噸城市生活垃圾,占無錫市日處理垃圾總量的45%。從2017年11月10日至2019年3月19日,累計處理入廠垃圾105.66萬噸,發電量40772.72萬千瓦時。
站在錫東垃圾焚燒發電廠廠區,絲毫聞不到垃圾的異味,優美的廠區環境,更讓人不能將其與垃圾成山的場景聯系起來。郭翔告訴交匯點記者,為了避免大量垃圾集中產生異味,在垃圾進廠后,運輸棧橋上加建了快關門,加強密閉措施;垃圾卸入貯存倉后,通過倉內的負壓功能,抽取倉內氣體至焚燒爐焚燒,確保異味不外溢。

2017年,錫東垃圾焚燒發電廠在廠區大門及周邊兩個村中心設立三塊顯示屏,實時公示廠區運行的環境信息,接受公眾監督。不僅如此,通過預約的形式,公眾還可以走進廠區,實地了解垃圾焚燒處理的整個流程。
關鍵詞:增收
金色鄉村用活山水資源賺來可觀收入
說起無錫市錫山區山聯村,當地人會不約而同地告訴你一個詞“金色山聯”。自2012年評上“江蘇最美鄉村”、2014年評上“中國美麗鄉村”后,山聯村的名氣越來越響亮,不僅吸引了無錫市的大量游客,就連很多外地游客也慕名前來,甚至有些游客在山聯一住就是十天半個月。
山聯村的黨總支副書記虞嘉曄介紹,山聯村地處無錫東北部,與江陰、常熟交界,素有“雞鳴聞三縣”之稱。坐擁山水資源的山聯村,曾經卻以采礦為主業,村邊采石場成天炮聲隆隆、塵土飛揚。為了讓村莊美起來、村民富起來,2006年,村里進行了重新規劃布局,走上了觀光農業、生態旅游發展道路。

如今,山聯村叫得最響的農業觀光項目是“春看油菜秋賞菊”。眼下,成片的油菜花已經盛開。等到10月,數百種的菊花不僅將山聯染成金色,更讓它成為無錫最大的菊產品基地;皇菊等深加工后的衍生產品也將為村民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
關鍵詞:探索
嘗試“六次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如何才能找到現代農業發展的高效定義?位于無錫市惠山區洛社鎮萬馬村的六次產業園正在探索。

“六次產業”如何理解?無錫市惠山區洛社鎮萬馬村黨總支副書記徐偉介紹,第一產業是種植農作物,第二產業是從事農產品生產加工,第三產業是圍繞農產品延伸產業鏈,發展配套業態,包括新農村旅游等。六次產業是1×2×3的結構,通過一、二、三產業的共生共融,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提高村民收入,把原本單一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打造為綜合產業。
在產業園內走上一遭,清澈水系環繞園區,居民集中居住區建設正在加快,整體打造的旅游休閑婚慶產業區已經初見規?!?/p>

目前,六次產業園內正通過啟動凈菜加工中心和食品加工中心建設,構建“保鮮食品加工企業+基地+家庭農場”的經營模式;通過鄉村旅游、農耕體驗、文化創意、休閑度假等各種新型配套業態,增加農業農村的吸引力和價值力。據了解,這一園區正力爭到2020年實現年接待游客達100萬人次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