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長江,面向太平洋。中國東部的長三角區域,一個世界級城市群冉冉升起。
近日,從首張覆蓋長三角三省一市主要城市的地鐵“通票”誕生,到長三角29個城市實現醫保“一卡通”……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長三角一體化”正給跨城生活的“長三角人”帶來越來越多的民生便利與福祉。
然而,船至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在搶抓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機遇的新征程上,在對外交通領域,無錫仍有不少短板亟待補齊、補強。未來,無錫如何發力?據悉,我市將在暢通跨界交通,全面提升鐵路、干線路網的對外通達水平,做大做強蘇南碩放國際機場等方面多向發力,不斷增強機場、鐵路等城市交通樞紐的區域輻射能力,加快構建更便捷的“長三角”通勤圈。
跨界交通功能和效率的不匹配易帶來堵點
“臨江抱湖的無錫,交通區位優勢明顯,作為滬寧線上重要的中心節點城市,無錫對外交通暢通與否,直接關系長三角交通的一體化發展進程。”我市一位交通領域專家如是點出無錫做優對外交通的重要意義。
無錫對外交通的滿意度如何?過著同城生活的“長三角人”最有發言權。市民惠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典型的“長三角人”。從事消防咨詢工作的他,平時在上海上班,周末才回無錫。“無論是高鐵還是機場,無錫的對外交通,從總體看還是比較便捷的,但G312啥時候能進行快速化改造?”惠先生說,每次開車回家,一過蘇州,下了蘇錫交界處的望虞河大橋就開始堵車,在蘇州境內46公里開半小時,但到了無錫,從經一路到他家無錫東站附近,23公里卻要開近1個小時。“如果遇到節假日,那就更堵了。”惠先生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從經一路到新華路,沿途有七八個紅綠燈,極大降低了通行效率。他希望無錫境內的G312也能和蘇州境內的一樣,進行快速化改造,“時速最好設計在100公里,實現與蘇州的無縫對接。”
“G312的定位為快速貨運通道,未來在蘇州方向將提升S230為城市快速路。”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人士表示,過去由于行政邊界等的限制,城市跨界地區道路交通功能和效率的不匹配,往往容易帶來堵點。但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的深入推進,交通建設,將更注重城市之間、不同交通方式之間的銜接,促進跨界地區交通基礎設施規劃銜接、標準統一以及建設時序的協同等,讓跨界交通變得更順暢。
便捷城市樞紐與多種交通方式的換乘,提升通勤效率
未來無錫如何做優對外交通,更好融入長三角?據介紹,在城市快速路網方面,我市規劃了連通相鄰城市的快速路網系統。“如在蘇州方向,規劃了兩條快速通道,一條是對現有G312進行快速化改造,年內將啟動實施,消除進入無錫后的紅綠燈。另一條是將現在的S230提升為城市快速路。”市規劃編研中心人士介紹,G312是快速貨運通道,S230是客運快速路,可通過功能的區分實現“客貨分離”,提高通行效率。此外,在我市快速路網規劃中,S230不僅東接雪梅路,能夠方便蘇州市民快速到達蘇南碩放國際機場,還可通過西接具區路,快速前往太湖新城、馬山和宜興方向。
不止對接蘇州市區,在常州、常熟方向,我市也規劃了與這些城市內環相連的客運快速通道,促進“環環相連”。在常州方向,通過江海西路西延,可接常州長虹路,連接常州快速內環。在常熟方向,規劃錫虞路快速路東接常熟規劃的快速路尚湖大道,連接常熟快速內環。“我家在梁溪區,原來去常熟,走錫太公路、常熟內環到常熟市區大約要55分鐘,待錫虞客運快速通道建成后,開過去大概只要30分鐘。”規劃人士估算。
“都市圈通勤時間最好控制在90分鐘內。滿足都市圈通勤需要,不僅要考慮開車人的便利,還更應關注公共交通的便捷。在這一方面,就要增強交通樞紐和軌道交通等多種交通方式換乘的便利,讓坐高鐵、動車來錫的市民,通過多種交通方式的換乘,快速到達目的地。”規劃人士翻開一份規劃至2035年的無錫市區軌道交通規劃圖介紹,在無錫火車站可換乘地鐵1、3號線,在無錫東站可換乘2號線,在惠山城際站可換乘3號線,在蘇南碩放國際機場,不僅可換乘3號線、4號線,3號線在機場還預留了南延、連接蘇州地鐵的通道。
更令人期待的是,在蘇南碩放國際機場,我市規劃了都市圈城際S3線,連通蘇南碩放國際機場、無錫東站樞紐和常熟;規劃了S4線,串聯蘇南碩放國際機場、無錫東站,然后到張家港;“S5就是蘇錫常都市快線,目前線形還未最終確定,無錫正力爭讓該線走太湖新城,與老的滬寧線錯位發展,同時也可大幅提升太湖新城對外交通可達性,帶動城市‘新核’的進一步發展。”
融入世界級城市群,需充分發揮樞紐站點輻射力
“融入世界級城市群,還要加快按照國際化要求建設城市樞紐,充分激發高鐵、機場等樞紐站點的集聚輻射能力。”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城市群之間的交通競爭將從“高速公路時代”進入“高速交通時代”,航空、高鐵將成為“必爭利器”,無錫應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充分發揮重要城市交通樞紐的輻射能力,加快把蘇南碩放國際機場建設成為長三角區域性樞紐機場。
做大做強蘇南碩放國際機場是民心所盼。“目前有些市民反映機場正點率較低,這主要是受空域資源限制的影響。曾有研究機構做過測算,蘇錫常地區總體客流需求約有四五千萬人次,機場核心服務腹地客流需求旺盛,而去年機場的旅客吞吐量還僅達721萬人次,做大做強蘇南碩放國際機場,時不我待。”采訪中,不少關心無錫城建的人士呼吁,應進一步協調釋放空域資源,提升民航起降架次,加快研究建設第二跑道,不斷加密客運航線。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正在抓緊編制《無錫空港地區戰略規劃及重點片區城市設計》,以優化機場空間布局,充分激發機場的區域輻射能力。
美好的愿景,將通過兩個臨空經濟圈層來實現。據悉,圍繞機場,在臨空產業布局中,未來規劃了兩個圈層。機場周圍5公里范圍內是內圈,由于該圈層受機場帶動最為明顯,將重點以物流業和高新技術制造業為主導,兼容發展總部經濟、商務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形成以空港樞紐區、臨空綜合服務區、臨空產業集聚區、航空物流保稅區、生態防護區五大功能為主導的空間布局;外圈,是受機場間接帶動影響的區域,將依托航空貨運網絡,發展壯大臨空產業、專業會展、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以高新技術制造業為主導,打造特色產業集群。
“我們希望通過做強航空樞紐,進一步帶動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流動,增強在交通和產業等領域的區域輻射力,這樣才能更好參與區域分工協作,全面融入更高質量的長三角一體化。”采訪完規劃人士,仰望天空,看著從機場起降的飛機不時從市民中心上空劃過,一體化發展的美好前景倍加令人期待。